众所周知,CCD和CMOS两者都是利用矽感光二极管进行光与电转换的图像传感器,由一颗颗的感光体(CELL)构成,它要求光线最好是直射进来,斜射进来的光会干扰到邻近感光体,而产生色漂(伪彩),这就需要对光线加以修整。我们利用水晶的物理偏光特性,把射进来的光线,保留直射部分,反射和折射斜射部分,避免斜射光去影响旁边的感光点。但是,斜射光存在不同的角度,一片水晶只能处理一个方向的斜射光,从理论上来说,不同方向的水晶片叠加的层数越多,解决色漂(伪彩)的效果就越好。但考虑到实际需求和成本,一般都只用1到3片水晶片来解决水平、垂直和45°角的色漂(伪彩)问题。也就有所谓“两片式”、“三片式”滤光片,其中IRCoating膜或蓝玻璃用来滤除红外光,而水晶用来修整光线,在水晶片上还需ARCoating镀膜,用来增加透光率。
水晶修整光线是物理方式的,而不同CCD的品牌、规格、型号及不同像素还有N制、P制的不同,水晶的厚度都要配合CCD上感光点而变化,不能错误搭配使用。例如8.8×8.2×2.85mm的三层滤光片是专为SONY405CCD设计的,大家还常常将1.08mm的水晶错误地用在SONY405CCD上等。
单滤光片的应用和不足
滤光片在修整光线和还原图像真实色彩的同时,将红外线也滤除了。因此,在夜晚无可见光的情况下,就无法成像,也就没有了夜视功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开发出双峰值高的单滤光片并加以运用,这种摄像机就有了夜视功能。但这种单滤光片,虽然成本低廉,又能兼顾白天与晚上的使用,由于开放了波长频率,从而在白天,由于自然界的光线中含有较多的红外光,其中一部分也能进入CCD或CMOS并干扰图像色彩还原,例如绿色植物变得灰白,红色图画变成浅红色,黑色变成紫色等等(有阳光的室外环境尤其明显),而且为了综合考虑白天和晚上的效果都不至于难以接受,滤光片的曲线图就很难完全适应,在白天任然有一些红外光干扰图像色彩还原;在晚上由于双峰玻璃片的过滤作用,使CCD或CMOS不能充分利用所有光线从而产生雪花点现象,并降低红外摄像机的图像清晰度和低照性能。
IRCUT双滤光片技术
双滤光片技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欧美称之为IRCUT;中国台湾地区称之为ICR;中国大陆称之为双滤光片切换器。
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能让普通日夜型摄像机在晚上和白天分别使用不同的滤光片工作,因而能有效解决双峰单滤光片日夜不能兼顾而产生的问题。
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由一个红外截止低通滤光片、一个全光谱光学玻璃、动力机构以及外壳组成,它通过一块电路控制板来进行切换、定位。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电路控制板驱使切换器切换并定位到红外截止滤光片工作,CCD或CMOS还原出真实色彩;当夜间可见光不足时,红外截止滤光片自动移开,全光谱光学玻璃开始工作,这时,它能感应红外灯的红外光,使CCD或CMOS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大提高了红外摄像机的夜视性能,整个画面也就清晰自然了。
IRCUT双滤光片技术的应用,不论对于晚上还是白天的效果,都有极大的改善,但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过去由于技术、认识等多种因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非所有工厂的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产品都成熟而有效。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好与坏取决于滤光片和结构两大方面。
滤光片的红外线截止程度,透光率,和光整形效果均直接影响CCD、CMOS的图像清晰度或色彩。全金属外壳的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不但耐高温,不变形,并能承载更大更重的镜头,还能更好地传递热量,降低温度对成像芯片的影响,确保图像品质稳定。白天和夜晚要用不同的滤光片,那么,它的机械性能就非常重要。
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的驱动方式和机构多种多样,主要分电感线圈式和电机式两种,它们各有千秋。
电感线圈式又分线圈运动或磁铁运动,以及直线运动或钟摆运动等。线圈驱动方式的体积小,造价低,但驱动力小,自锁能力差,线圈运动的寿命很短,而磁铁运动的寿命很长,钟摆运动方式的相对自锁能力较好,但不能驱动大尺寸滤光片的。
电机式又分齿轮齿条式、蜗轮蜗杆式和螺旋副式等。螺旋副式的结构紧凑,动力大,自锁力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